close

  中新網泉州9月15日電 題:安溪藤鐵工藝成“新絲路”寵兒
  作者廖靜
  說起福建安溪,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名茶“鐵觀音”,茶是安溪的招牌,是古代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的主角。但是,在剛剛結束的“東亞文化之都·泉州”安溪縣域文化周上,擔當主角的卻是“藤鐵工藝”。
  “經歷了40多年的發展,安溪藤鐵工藝已經走進了海內外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家庭、餐廳、酒吧和公園。”被譽為“安溪藤鐵工藝產業宗師”的陳清河9月15對中新社記者這樣說。
  回顧安溪藤鐵工藝產業的發展歷史,在藤編行業‘摸爬滾打’了快50年的陳清河感言,“當年一個熱水瓶外殼催生瞭如今的工藝產業。”
  1961年畢業於廈門工藝美術專科學校的陳清河,留校參與竹編工藝品的創作,並逐漸精進對竹編的商業研發。直到1972年,他創辦了福建省第一家工藝企業——安溪縣尚卿竹編工藝廠,當時的主打產品就是熱水瓶外殼。
  對熱水瓶外殼的不斷創新,催生了其它藤編產品,併進一步催生了安溪的藤鐵工藝這個產業。1991年,安溪在中國首創“藤鐵工藝”新藝種,成為中國“藤鐵工藝”的發源地。
  在當年“廣交會”會上,“安星”的藤鐵工藝品成為歐美客商的搶手貨。“安星”是安溪創辦的第一家中外合資藤編公司,迄今已經帶動安溪5000多貧困戶脫貧。
  竹藤編工藝品成為歐美市場的流行時尚,帶動安溪藤編工藝走向世界。特別是,“藤鐵工藝”傳播到福建全省乃至廣東、廣西、浙江等鄰省,逐漸成為安溪乃至中國重要的出口商品。
  目前,安溪藤鐵工藝已經走出了一條由竹藤編-藤鐵工藝-家居工藝的可持續性發展道路。千年來活躍於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的茶產品,已被短短幾十年興起的藤鐵工藝“爭寵”。
  “全國藤編看福建,福建藤編看安溪。”如今,安溪家居工藝企業達417家,加工點3000多個,從業人數達到12萬人,年產值40多億元人民幣。藤編成為了安溪第二大民生產業。
  而且,安溪藤鐵工藝品已遠銷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,不僅包括近鄰東南亞國家,就連歐美、中東等國家和地區也有眾多的“客戶群”。
  發展壯大一個行業,需要優秀的後繼者。如今75歲的陳清河,依舊每天堅持為更多的學生“授業解惑”。他說,現在的年輕人以為只要懂得設計理念就行了,其實“真刀真槍”的動手,才能徹底理解藤編藝術的魅力所在,“動手能力是關鍵”。
  在東亞文化之都縣域活動周上,30位小朋友組成了安溪竹藤編“臨時”小課堂,陳清河為六七歲的小娃娃講解著藤編的入門,“上面的藤條穿到縫裡,下麵的藤條再往上編,如此反覆,要有耐心,不要怕困難。”
  “動手要做到專心。”長期從事藤鐵教習、已經教過數萬人的陳清河,邊演示邊講解。短短幾分鐘,一個結實的小簍子就在他手裡成形了。讓陳清河備感欣慰的是,“現在很多年輕人很了不起,願意來學習,願意擔起傳承的責任。”
  正是近50年兩三代人的傳承發展,安溪才一躍成為中國藤鐵工藝品最大的生產出口基地,被國家農業部授予“中國藤鐵工藝之鄉”。安溪藤鐵工藝品成為了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的寵兒。(完)  (原標題:安溪藤鐵工藝成“新絲路”寵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r06crlg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